散文—《中国乡村》杂志2022年第二季度有奖征文
喝水要喝山泉水,投稿要投中乡美!
提示:
乡村人才库app:2022全国乡村作家认证正式启动,限时办理!点击此处查看详情。
点击此处:查看《中国乡村》杂志2022征文详情。
三月的味道(散文)
文/张春志
农历三月,柳绿花红。此时正是户外踏青,赏绿闻香,品尝百味,放飞自我的季节。
说到百味,我最先想到的是率先开放的满山遍野的杏花。虽然从未听说有人吃杏花,但花开过后,不需要等太长时间,便可品尝到那手指肚大小的青杏儿。尽管有些酸涩,吃上几个还倒牙,但却是儿时在那个季节唯一能吃到的鲜果了。
吃完果肉,把白白胖胖的嫩果仁捏在两个拇指之间,偷偷举到小伙伴的脖颈处,用力一捏,里面的浆液瞬间喷出,脖子上冰冰的,凉凉的。而小小的青杏既能解馋,也成了彼此间恶作剧的道具。现在想来,仍会哑然失笑。
孩子们钟爱青杏,大人们则最爱山间田园里的野莱。
那个年代,吃饱还是一种奢望。由于粮食短缺,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到大自然去寻找一切能够充饥的东西来食用。而苦菜、马山菜这些最早发芽的山野菜便成了人们的首选。
每到这个季节,母亲都要天不亮就起床,提早熬好粥,然后便趁早晨的时间外出挖野菜。
赶上星期天,母亲也会叫上我们一起去。到了山里才知道,挖野菜的人很多,都是本村或邻村的妇女和孩子。由于可采的山野菜主要是马山菜和苦菜,所以人多菜少,即使一个早晨也收获有限。
新采来的马山菜中午还不能尝鲜,但把早晨挖来的苦菜洗净,中午即可上桌。吃到嘴里鲜爽可口,略带些苦味,与小嫩葱一起同食,再蘸一点酱,口感不是一般的好。
前天采来的马山菜,经过一夜浸泡,到了第二天中午母亲才用它和玉米面一起做一顿饽饽。看着金黄的玉米面包裹着翠绿的山菜馅,等不及稍凉便大快朵颐,那味道比现在年节餐桌上的美食,更能够满足人们舌尖上的味蕾。虽然为此多喝了几天更稀的粥,但我觉得很值,毕竟那样的美味,一年能吃上几次呢!
随着气温升高,雨水渐多,山间、坝堰、路旁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菜如雨后春笋般的争相冒芽。伴随着可吃野菜品类的增多,母亲出外挖菜的频率也一天天多起来。一有时间,我们都会帮忙择菜。有许多野菜我却叫不出名字。问过母亲才知道,有横子芽、好汉腿、歪脖系、杏仁菜、架架菜、蕨菜等。母亲说它们都能吃,有了它们就不会挨饿。
吃完山里的野菜,人们又把目光投向田地里。荠菜、刺莱、灰灰菜、猪毛菜、曲麻菜、小白蒿等等。这些菜虽然品类繁多,但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鲜、嫩、好吃。最关键的是能充饥解饿。在吃法上,除了凉拌、炒吃,还可以熬汤,做馅。尤其是用生薯干面包的饽饽。皮薄馅大,虽然馅料里缺油少肉,但十几岁的我每每能吃两个,至今还回味无穷。
山野菜本该是猪鹅吃的。人们之所以与之争嘴,也是迫不得已。
大自然是慷慨的。除了山里有的,地上长的可供人们裹腹,一些嫩树叶也可以食用,并且营养美味。像柳芽、杨树嫩叶、红心针树叶、椴树叶、榆钱、香椿芽都在那个年代的饭桌上常见。
香椿树发芽比较早,最开始是嫩嫩的,红中泛紫,闪着油亮的光。父亲把它从树上摘下来;母亲则把它洗净,烫过,切碎,然后混在芥菜咸菜里一起吃,香香脆脆。母亲还会把它晒成椿芽干儿,留作日后泡发后食用。口感虽差,但味道还在。偶尔母亲也破例用鲜嫩的椿芽炒几个鸡蛋,黄绿相间,吃起来又满口生香。如今的人们依旧喜欢用香椿芽和鸡蛋包饺子。那时却没有这道美食,因为白面是稀缺的。只有过年时才用它包一次饺子吃。
榆钱也是三月里的珍馐。采回来后,用水焯过,黏黏糊糊的。但拌上少许玉米面粉蒸出的饭团却很好吃,有一种淡淡的清香。那个味道直到现在还依稀记得。
曾记得当时有一个怪怪的想法:如果采回的满筐榆钱,是真的是钱币该多好!
现在想来,小时候是多么的天真。不过如今乡下还真有人采来榆钱拿到城里换钱,榆钱真的变成了钱。我虽然没采过榆钱换钱,不过现在每月的工资按当时的几分硬币来算,数量也够吓人的了。假如一枚硬币对应一个榆钱,得有多少榆钱呢?
韭菜是父亲种在朝阳的墙根下的,既不争占田地,又能多采光,早些发芽。
民间有二月的韭菜赛黄金之说,可见人们对春韭的喜爱。在北方,即使头茬韭菜吃到嘴里,也要等着三月中旬。那时,每天放学,我都会蹲在墙根看一会儿,看着韭菜发芽,长大。有时趁着没人,还要摘下两片放在嘴里咀嚼,辣辣的,并不好吃。但母亲用它偶尔炒上几个鸡蛋,或是同山野菜一起做馍的馅,鲜香美味。现在超市里的韭菜,看上去很嫩,叶子很肥厚,但味道和香气都无法同那时的相比。
转眼间,又到了今年农历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没有了外出踏青赏花的心情,更不能采来野菜尝鲜。
站在窗前,眼望青山,不免有些惆怅与遗憾。突然,茶几上的响起欢快的铃声,原来是住在乡下的表嫂打电话给我,说知道我爱吃山野菜,特地托人给我捎些山野菜、香椿和韭菜,要我自己去一个地方取回。我立即换上外套,孩子般的出门去了……
审阅:高杰
简评:好有生活情趣的一篇美文,语言生动,画面感强烈,让人沉浸在春天与野菜的鲜香里,无法自拔。
终审:严景新
作者简介:
张春志,男 ,满族,中共党员 ,本科学历 ,河北宽城人。公务员。作品散见于《话说文笔峰》《同步悦读》《红柳文学》《中国文艺》《诗文艺》《中乡美文》等多家网络平台。在2021年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中获金奖。
咨询出版扫码加
号|zxm77077
联系人|赵一
投稿、作家认证咨询:zgxc002
:zxm549750302(两个咨询只须加一个)
杂志征文投稿邮箱:zxm789654@126.com
中国乡村杂志农民的刊物
中乡美老百姓的文化舞台
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散文—《中国乡村》杂志2022年第二季度有奖征文 相关文章:
下一篇:新纪元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