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框架式学习和超前学习的目标安排,以及自
关于框架式学习法之前呢,有不少公众号都写过相关的文章。
昨天有家长朋友在群里询问关于框架式学习法的内容。
正好借这个机会聊聊框架式学习法。
关于框架式学习法,一般来说有两种认知。
一种认知是比较常规的,就是我们在学习一个内容的时候应该是先知道它的大致结构,知道它包含哪些知识,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有哪些题型,然后按照知识结构去有的放矢的学习。
就相当于心里先有一个地图,然后照图索骥。
这样的好处就是:
第一、不会出现遗漏;
第二、目标性比较强,重难点得当,能够在重难点投注精力,在一些次要的地方一掠而过。
这就像是一个人去景区旅游,如果他只是漫无目的的跟着人流涌动,很有可能就在一些次要的景点上花费的时间过多,等到太阳西垂才发现仍然有一些精华景区没有去,最后遗憾收场。
另一种关于框架式学习的思路,主要指的是让学生在自主超前学习的时候快速的把课程内容过一遍,不管掌握的如何,哪怕是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也先放在一遍,我们通常叫划痕。
第一遍的快速学习,目标主要是在脑海中先搭出来一个大致的架子。
第二遍、第三遍学习,把内容再逐渐的填充进去,让整个知识体系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完善。
至于留下的遗漏、问题,我们在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再去解决的疏漏给解决掉。
这其实不是什么新鲜内容,高考复习其实就是这个样子的,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
这就像是一个人去景区旅游,他先快速的走一遍,浮光掠影地对整个景区有一个印象,哪个景点人比较多、哪个景点的人比较少,哪个景点风景比较优美,哪个景点适合休息,哪个景点可以直接略过就不看了。
第二天再进景区,按照自己的印象仔细赏玩。
其实第二种框架式学习与第一种没有核心差别,只不过是把第一种的地图换成是第二种的亲身体验。
这也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因为我们在自主超前学习的时候,作为一名学生,是没有开上帝视角的,并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会学得好,哪里会遇到问题,即使和他说的很明确——某某地方是重难点,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亲身体会,他是意识不到的。
所以快速的过一遍划痕,等于是建立了一副肉身地图。
所以在学生超前学习的时候,因为不太好得到老师指导,一般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来学习。
我们具体到实际中,比如预习初中数学,在鸡娃群体里流行的就是所谓的三轮学习。
第一轮就是快速的通过洋葱此类的课程快速的过一遍内容;
第二轮就是通过刷题再来过一遍;
第三轮就是再深入的研究一些专题,抓住一些重难点深入拓展。
那么这种学习法有没有问题呢?
其实也是有问题的。
比如过于浪费时间,虽然我们说第一轮是快速的去刷,但其实也是花时间的,第一轮说是浮光掠影,但也也需要有一定的吸收的过程,加第二轮下来,时间也未必少。
而且,框架式学习法,总得有个框架,那么你这个框架到底框多少合适呢?
是框整个初中数学,还是框代数部分或者几何部分,亦或是仅仅只框七年级的内容。
须知你此时只是一个游客,面对着不知边际其大有几许的景区,手里也不看地图,也不跟导游,到底走多远合适,心里其实是没有数的。
万一框的多了,还在那里搞一轮呢,这边厢学校已经学上了,那你不就搞了个寂寞吗?
所以是否使用框架式学习法超前学习,其实也是要结合自身情况的。
你时间充裕,你能力强,那没啥问题,你时间有限,你能力中上或者普通,那就要慎重,或者老老实实的按部就班的打扎实基础,能多学一点是一点,或者少框一点,给自己先定个小目标。
一般来说,针对初中的提前学习,根据提前学习的时间和内容的难易度,可以遵循这么几点:
如果是从五年级就开始,那么我默认你的能力是比较强的,可以按照代数、几何主线分开进行,先代数后几何,目标是把初中数学整个搞完;
如果是从六年级开始,那么分两种:
能力强的孩子,划分主线,代数或者几何,选一个主线去搞定,区别就是代数上手快,好解决,七年级尤其是上册,代数部分还是比较多的;几何难度大,但比较重要,咱不贪多,搞定一个就行。
能力不是那么强的孩子,老老实实,按进度走起,把七年级的解决就好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是按部就班的学习还是用框架式学习法,就看自身的选择了。
但需要强调的是,超前学习也是要慎重的,不管什么形式,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要扎实掌握。
框架式学习法的另一个问题,嗯,大家如果对上文看的足够细致的话,就会发现我是这样说的:
所以在学生超前学习的时候,因为不太好得到老师指导,一般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来学习。
我们还拿去景区旅游做例子,老师就相当于是一个导游,对于景区景点了如指掌的导游,有了老师的指导,我们完全就没有必要再去自己摸索第一遍。
有些天牛孩子或者家长觉得老师带着学慢,想要自学,那也可以,但是如果能够找老师给予一定的指点、规划,点名学习路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重点、难点。
那是否还需要第一轮去划痕呢?
我觉得就没有必要了,完全可以一、二轮合一。
如果老师能够在指点之余,能够及时跟进,进行阶段的测评、回馈和指点,那么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其实一些名师的网课,本身就渗透了他们自身对于课程体系的认知,有很明显的重难点分配,所以跟着他们的课程直接也可以一二轮合一的,自己再第一轮划痕的必要性也不是特别强。
但是会有家长朋友忧虑,这样子就不是自主学习,就不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了呀!
我觉得是庸人自扰。
首先自主学习并不是排斥老师的参与,我认为的自主学习,是一个大概念——是以我为主,按照自身情况去组织学习资源。
那么此时,老师作为一个有效的资源,为什么不能使用呢?
学还不是你自己在学吗?
怎么就不是自主学习了呢?
大家不要陷入原教旨自主学习的误区喽。
自主学习更多的是一个意识,是一个筛选、组织、安排学习过程的能力。
任何一个学习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金口玉言不能改变,一定要辩证的看待,一定要自己琢磨,结合自身情况,不要一板一眼的照搬。
我今天的文章也是如此。
家长交流群及入群须知
群段时间开放,不用做题了!
我时间、精力有限,目前有四个群:
一品文章网我们以原创文章展示给大家
安然的小酒馆,综合大群,3000人,群号542333680,满员即止,不改名删,长期不发言删(两个月以上),不在规定时间内求资源删,不分享删,不尊重群友创作瞎转发的删。
安然的职业未来研修所,高中家长群,群号575383236,满员即止。
一个月以上不发言抱走,不改名抱走,只索求资源而不分享抱走,早七点到晚九点,在群内索求资源也是抱走。
你可能还想读
纵横交错,从小升初到高中数竞——浙大优辅一站式数学教辅使用指南(高中篇)
纵横交错,从小升初到高中数竞——浙大优辅一站式数学教辅使用指南(初中篇)
学霸父母都在用什么课程、老师、教辅、app、网站、工具——最全的鸡娃资源指南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函数思想体现在哪里?我扒了十二本教材之后下了这篇文章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类思想体现在哪里?枯燥的学术研究时间又到了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策略——超长以至于我敢打赌你们肯定看不到最后
聊聊框架式学习和超前学习的目标安排,以及自 相关文章:
★ 两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