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无色之墨

关键词: 散文,无色,之墨,无色,之墨,文,李海,粟,《,
秋天的风0 分享 时间:

无色之墨

文/李海粟

《述古书法纂》载,墨,为周朝刑夷所创,刑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因刑夷在制作的时候,在木炭中混入黏土固其形为长条,始称黑土,后把两个字合为一个墨字,用时以水研之呈汁液状,为文人墨客所用以绘丹青诗篇。

炎黄厚土绵延5000年,文化悠久而多样,在籍成册数以万计,从商朝至东汉,书籍从简牍到蔡伦造纸后的线册,墨对记录中国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墨已成为文化学识的代表,骚翁墨客,笔墨横姿,笔酣墨饱,如是之。

文化因万物而起源,因历史而厚重,因墨被铭记,因何而丰腴?

古诗词作为中国极具代表性且独有的文学形式,贯穿了整个中国的发展史,其中所蕴含的历史变革、民宿风情,甚至是神话传说,都成为当今去深研历史的重要依据。作为诗词的输出根源,中国古代的诗人,词人呈现出百家争鸣的辉煌盛况,而诗词的性格也是因人而异,豪放、婉约、浪漫,是文化的成型,更是作者情感的呈现。

借景抒情作为诗人、词人常用的写作手法,外部场景经常作为内心抒发的载体出现在诗词当中,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美酒明月,都在诗词的韵律当中熠熠生辉。而情感相异,借景则不同,心境不同,借物亦不同,文人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用的情感载体,尽阅诗词不难发现,作为文人附庸风雅的参照物,酒,在诗词中承担了异常鲜明的角色。无论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词圣苏轼,甚至于女词人李清照,不仅自己是饮中之人,更是在自己的作品中与酒产生深深的共鸣,在内心与酒的交融中,尽抒浓情,以释心结。

酒,之余文人,是一种血液,涌动着不甘平静的内心,更是一种无色之墨,以它特有的灵魂书写着文字的生命力,微醺之时,如李清照的婉约,三巡之时,如李白的洒脱,贪杯之时,如苏轼的豪放。倾盏月下,独酌花间,觥筹痛饮,壮行铁马,旦夕间,文之大成,写尽人生的悲欢离合。

李白,先为酒仙,后为酒仙,李白与酒如枯柴烈焰,杯酒以燃浓情,故有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佳话。

《将进酒》可谓是李白诗作中的仙露琼浆,唐开元年间,正直李白官场郁郁不得志,便前往洛阳与好友岑勋相见,岑勋在家中设宴款待,美酒佳肴让李白好不痛快,不觉间李白已生醉意,岑勋欲阻李白大醉,便说:我可没钱打酒了,李白说:请我来喝酒,又不让我喝个痛快,这可不行。把我带来的五花马和狐裘卖掉换酒喝。 岑勋说道:你说你没有醉,不妨再写一首诗来。李白沉吟片刻,心中酝酿的诗句脱口而出。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作罢,李白便沉沉睡去。诗中所言,黄河东去不回,高堂尽生白发,境遇苦悲,所以得意之时应纵情欢乐,切莫空杯对月倍生寂寥,并劝慰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和价值,就算难有机遇,也如黄金万两散尽也可归来,你我直管烹牛宰羊畅饮便可。比山珍海味更珍贵的,是在梦中内心的报复得以呈现,才是人生的极乐时刻,以至于只想沉醉下去不愿醒来。被兄弟残害的陈王曹植亦是如此,纵然相煎何太急,也要尽兴畅饮,不要管钱的事儿,骏马狐裘皆为身外之物,把我最珍贵的东西拿去换酒,浇灭自己内心的惆怅。

亲情、仕途、报复,及李白的豁达洒脱,在诗中淋漓尽致,一首《将进酒》,可以说是李白一生的缩影。全诗12句,8句与酒相关,喜从酒中来,悲从酒中去,句句皆言情,情情似酒浓。

与李白的行云酒仙之气相比,同为唐代诗人的杜甫,诗中的酒更多的是家国仇怨之气。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岁晏行》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客至》

杜甫少时家境优越,得以云游四方广结好友,自安史之乱后,大唐连年战乱,百姓民不聊生,杜甫也家道中落,颠沛流离且途中被俘,生平大起大落,却让杜甫无时不在忧国忧民。

在杜甫的笔下,酒是战马长矛,愿身披战甲披荆斩棘换得国泰民安,酒是达官显贵鱼肉百姓的有力佐证,以酒转嫁对于黑暗官场的愤慨。酒是满腔热血的化身,一颗救国家于危难的心无处施展,最终只能身葬孤舟,报国无门,寄酒说愁。只有在官覆疆土的喜悦,宾至寒舍的喜乐,酒在杜甫的笔下才是欢快的,

同为唐代诗人的白居易,好酒程度丝毫不逊与李杜二人,南宋方勺在《泊宅编》中评价白居易:"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且白居易又号醉吟先生,自称"醉尹"、"醉司马"、"醉傅,可见,白居易的一生可谓是酒融与血的一生。

买我所乘马,典我旧朝衣。尽将沽酒饮,酩酊步行归-《晚春沽酒》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重阳席上赋白菊》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

与李杜二人相比,白居易的诗作主题集中,借物与情感皆留于字表,通俗易懂,却又直击思想深处。但是以酒为核心载体的运用则更为明显,《问刘十九》全诗围绕酿酒,约酒为核心轴线,搭配小火炉和下雪为外界环境的渲染,烘托出一个邀请友人一同喝酒的浓烈氛围,语言简洁,意图明确,作者与友人的深切情谊溢于言表。而《琵琶行》中,想要喝酒却无管弦之音陪伴,烘托出琵琶女的悲惨遭遇,以此映射出封建社会官僚的腐败,百姓的苦难,恰逢作者为官被贬,心中的不满与孤寂,也在此时迸发出来。无酒胜有酒更是白居易的一个特色,在《重阳席上赋白菊》中,白居易把满园菊花丛比作酒席,而金黄的菊花就像少年,白色的两朵菊花比作酒席间的老人,自己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酒化境,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在白居易的笔下,酒变得多情而浪漫,时而悲怅,时而欢跃,时而火热,时而霜寒,也恰恰是这种多变,造就了白居易风格迥异的诗歌作品,文字婉转悠扬,酒香四溢绵长。

在诸多诗词流派当中,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从流派之中可以看出,二人的作品充满着山水田园之气,流与乡野,闲适淡雅,虽同被称为田园诗人,孟浩然和王维的人生际遇却截然不同。孟浩然一生追逐仕途却屡屡受挫,而王维一生混迹于官场,但也郁郁不得志,可以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之气,源于自己的切身生活,而王维的山水田园之气,更多的是一种憧憬,孟浩然激进而不出世俗,王维软弱而谦躬卑微。但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的王孟二人,在诗作层面,孟浩然被李白夸作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王维则被冠以诗佛的称号,既数同流,自然有相同之处。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

醉坐自倾彭泽酒,思归长望白云天-《和卢明府送郑?9?5三还京兼寄之什》

在孟浩然的诗中,对于酒具有极强的场景化渲染,正如当今散文创作中所倡导的在场主义,以自己身处的实际环境为诗的底色,把酒融入其中却又独立的存在,在自己的菜园子里,与老友闲聊农耕炊饮,共饮美酒,凸显作者的自得自适之乐。亦或与友人作别之时,心中不免惆怅,酒醉不能自持,却仍要为自己斟饮陶潜的酒,想要归乡也只能仰望满是白云的天空,别情因酒起,思乡情借景落,情景转化间,酒作为依托让景郁情浓。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春中田园作

而王维笔下的酒,则一直漂浮与空中,并未能真正的深品酒之味,更多的是把酒当做一个陪衬,却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离别之时举杯对饮,颇有折柳相送之意,但重点在与告诉友人,西出阳关之后,便无故交相伴。而在《春中田园作》中,作者绝大篇幅都在写春天的盎然之气,鸟鸣、花开、归燕、新历,本是一片欣喜的景象,却忽然想到客居在外的人,不免有些惆怅,举起的酒杯就又放下了,无酒则无味,看周围的春光也失了颜色,始终未尝酒味,而却以酒为转折,让全诗的情感主线辗转曲折,又不失情理。

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另一个文化代表,宋词与唐诗可谓是文化双绝,唐诗宋词最大的差异,在与格律上的改变。与唐诗相比,宋词的句式更为活跃,且受词牌的限制,但宋词始于唐而盛与宋,深受唐诗的影响。从内容上来讲,唐诗更多是在写家国的兴亡盛衰,及诗人自己的壮志报复和情感纠葛。而宋词在选材上则更为内敛,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是词的主调,正所谓诗言志词言情。

提及宋词,就不得不提苏轼和李清照两位词人,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是宋词极具代表性的两大流派,苏轼好酒,好酒则自酿,李清照近酒,近酒则情伤。

苏轼一生为官,官拜翰林学士,掌丞相权,风头一时无两。但命中多舛,历经乌台诗案、王安石变法、屡次被贬、痛失幼子,徒生隐意,朝中多次诏令,遂继续混迹于官场但终于无大成,终逝与常州。

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闲时自酿蜜酒,或以米为主料做成米酒,在定州酿过松酒,在惠州酿过桂酒,在海南酿真一酒,故有人称他为酿酒专家,或许就是在酿酒的匠人之心中,苏轼感叹世事无常,遂把酒斟入词作,词酒共生之中,情感得以排解。

诗分联而词分阙,诗有首颔颈尾,词有上下双阙,上阕多为引,以实写情,下阙多为终,情寓于景,上下相接,如溪发于川而汇于江河,一贯入注相辅相成。苏轼的词中,上下阙的承接有九转丹成的韵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苏轼在黄州所作,酿酒之余,偶至黄州城外赤壁矶,忆起三国周郎大破曹军,不禁被周郎的英雄气概感染,回想起自己的胸怀大志却壮志未酬,白发尽生,与周郎气吞山河、小乔入襟的英雄形象大相径庭。上阙以大江的恢弘气势为底衬,烘托出了千古的风流人物,顺接人道是引出三国周郎,后围绕人物的生平恢弘经历,将人物形象升华,显示出作者对于周郎的艳羡之情。下阙以小乔塑造周郎英雄多情的人物形象,骁勇善战之下人物得到升华,拉大与作者自身处境的差距,顿感人生如黄粱一梦。触景思人,借情托人,以酒向这亘古不变的明月寄托自己的内心。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苏轼少有的解放自我的作品,一改往日愁怨、愤怀的笔调,在山林雨声中执杖前行,本来无比的狼狈,却走的比马还快,更是忍不住放声长啸,仿佛被雨水冲刷掉了往日的不快。春寒料峭让醉意全无,纵然有些轻冷,但心境的变化让山川在作者的眼睛里变得温暖,山头初晴的斜阳都在表示欢迎,全词之中,酒醒是一个转折升华,一边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释然,一边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自得,经历苦难后人生的境界陡然升华,随之而来的豁达与潇洒方才是人生的真谛。

与苏轼词作当中,极富不羁、豪迈的酒气相比,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酒更显小杯倾盏的寂寥之美,但毫无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痕迹,惜花怜月间,一如行云流水,款款而来。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的父亲为苏轼之徒李格非,官拜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的孙女,因此,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官宦家庭里,衣食无忧且深受感染。因此,李清照前期的词作多以其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为主,芳冠古今的《如梦令》就诞生于此时。其一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在这首词中,李清照作为一个待字闺中的古代女子,独自一人去郊外玩耍,甚至因高兴过头喝醉了酒,天色已晚荡舟回家却忘了回家的路,手忙脚乱之时闯入莲花丛中,惊扰了丛中的鸥鸟和鹭鸟。溪亭、晚归、沉醉、兴尽、藕花、争渡,一种不事雕琢,毫无牵绊的自然之美,瞬间构成一幅少女归晚图。其二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词人夜饮浇愁,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怜惜起院子里的海棠,问下人外面状况如何,下人却说依旧如初,这与词人的心境正好相反,不免心生疑惑,便告知下人,此时应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后期李清照嫁金石专家赵明诚,可惜赵明诚弃城叛逃,让李清照深感蒙羞,赵亡后,再嫁张汝舟,此时李清照已家境败落,张汝舟本为财而来,索财无果后便对李清照频频家暴,李清照不堪其辱,检举张汝舟徇私枉法,依宋律,妻告夫要入狱2年,李清照又身陷囹圄。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旧怀亡的情感。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依旧以早春作引,这也是李清照惯用的起题手法,风和日丽的早春时节词人心情很好,一觉醒来颇感凉意,沉睡致鬓妆凌乱。如此恬静的外界环境,却唤起了词人的伤春思乡之情,画风直转,故土难归,思乡情切下,只有醉梦之时,才能忘记故乡,可酒入愁肠愁更愁,点燃的沉水香烟雾已经消散,可自己的酒气却还没有消失掉,酒未尽情未了,原来情之至深酒亦难消。时逢战乱,自己也流离他乡,词人的思乡之情,也代表着对于敌人的愤恨和统治者复地无望的强烈谴责,思乡的小情之下,蕴含着浓烈的爱国之情。

无论是伤春感怀的女儿之情,还是义愤填膺的家国之情,李清照的词作之中,都蕴含一种果酒之香,韵味悠长却又甘之如饴,与男性诗人词人奔腾狂放的酒风相比,李清照的酒如涓涓细流,花团锦簇间,春初冰消中,酒入金樽似玉珠落水,灵动而晶莹。亦如琴瑟和谐,饮酒赏梅,亦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亦如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纵观中国文学史,借酒咏物,寄酒抒情的文学作品绝不止于李杜王孟苏李,更不止于唐宋诗词,元曲、汉赋、明清小说,乃至民国及现代的文学作品,都与酒紧密关联。从唐宋八大家到建安七子,从明清四家到民国,现代,文人们用酒诠释了酒是文学的生命力。

元曲代表马致远的《[双调]拨不断》: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争甚?。 汉赋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写道于是酒中乐酣,天子芒然而思,似若有亡,曰:‘嗟乎,下文于是乎乃解酒罢猎,以对于酒的态度,写出了君王对于安于享乐置民众与不顾的悔悟。

而小说中的酒更可谓千变万化,《红楼梦》中把行酒令当做是人物错综复杂关系的纽带,鲁迅在《孔乙己》当中通过主人翁喝酒的刻画,铸就了一个悲惨的人物性格。更有同为酒友的郁达夫以醉眼朦胧上酒楼,彷徨呐喊两悠悠赠与鲁迅。叶圣陶更是有民国酒仙之称。在《多收了五斗米》中,他描绘了借酒消愁的农民,讽刺了百姓疾苦的社会现象。武侠小说代表金庸的作品里,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江湖儿女情,更是在酒中侠气四溢,同为武侠小说作家的古龙更是嗜酒如命,酒醒之后刀剑如流,思如泉涌。

无形之中,酒,几乎已经成为文学赖以生存的养分,与墨的黑厚相比,酒则晶莹剔透,与墨的秽香相比,酒则香沁心脾,与墨干涸静止的后力相比,酒的后力则更加张扬奔放,以酒为墨的诗句更加苍劲有力,墨以颜书,酒以情书,颜始于色而终于笺,酒始于情而终于千古。

在文化的更迭中,文人们以情为笺,以酒为墨,写下浓香入骨的篇章,成就了中国历史文化当中的瑰宝。

作者简介:

李海粟,祖籍山东泰安·宁阳,定居烟台。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燕山文化创作基地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首都文学》《胶东散文年选》《川鲁当代散文精选》《当代散文》等,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作品被《胶东散文年选》收录。2018年,散文作品《一座城池的风景》同时被《当代散文》《胶东散文年选2018》收录,并获《胶东散文年选2018》新人新作奖。2019年,散文作品《黑白城事》荣获《胶东散文年选》最佳作品奖。同年,散文作品《泥淖》获得第五届泰山文学周散文奖,并荣获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荣誉称号。累计完成小说、散文、诗歌创作50余万字。

黄海散文双年刊第2184  篇文章

【黄海散文双年刊】

顾问:毕淑敏、邓刚、丁建元、王海峰、许晨、王安、刘长胜

总编:焦红军

副总编:马学民、刘玉涛

执行主编:王雪娟、彭丽洁、梁绩科

稿邮箱:huanghaisanwen@163.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散文无色之墨 相关文章: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

俗语:“七不出,八不归”原来是这个意思,却

心院长心自由家庭教育分享记录宝宝成长的唯美

人生,最难走的路是什么?

弘扬济南英雄气提升城市软实力

学习笔记丨南沙发展聚焦大湾区,面向全世界

最扎心的情感语录

墙裂推荐(鲤鱼打挺起身动作怎么练)鲤鱼打挺

真没想到(把女生打了怎么办)女孩子打了孩子

优选50句中秋文末

热门排行

7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