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戏非人生——电影《楚门的世界》观
有什么是真实的么?
你是真实的,所以大家才这么爱你……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电影的开始,荧幕上如是说。
但,真与假的界限本就模糊不清,尤其是在电影当中——从小长大的家乡不过是一个巨大的片场,所有人都不是真正的居民,而只是演员。桃源岛这个地名本身不就代表世外桃源,代表虚无缥缈的世界么?
古今中外,无数人都在追求理想世界,一个包含人类全部美好想象的自由的、平等的、美丽的、虚无的世界,于是中国文学有了桃花源,外国文学有了乌托邦。但理想世界之所以永远是理想,是因为人们在追求它的过程中总是忽视了现实因素而做法过于极端,最终导致了尝试的失败。戊戌变法的失败如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灭亡亦如是。而这部电影的导演基斯督更是如此。为了完全真实地展现出的一个人的一生,追求真正意义上的真实表演,不惜想尽办法把楚门囚禁在他精心设计的巨大摄影棚里,限制他的自由,让他成为设计好的舞台上的一个提线木偶,任由导演对他命运的安排,承受着全世界观众的24小时注视却不自知,没有选择平凡人生活的自由。这种建立在对他人的不公的基础上的艺术真的值得吗?作出这样巨大的投入,甚至不惜在全岛安放超过五千台摄像机、全部聘请职业演员扮演全岛居民,这样疯狂的行径就是为了能够把这个节目做得足够真实。但基斯督的行为和他的宣传之间存在着难以忽视的矛盾。他的目的是为了呈现一个完全真实的节目,但他请演员表演的行为本身就是虚假的。显然,用虚构的方式表现的真实本身就已经不再真实了,又怎么能说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呢?
因此,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绝对的真实与虚假,真与假从来都是相伴相生、不可分割的。真实中也有虚假,假象中亦有真情。
一品文章网我们以原创文章展示给大家
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的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你什么也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
自以为是的付出是对他人最大的不公平和不尊重。
显然,基斯督看破了现实世界虚假的本质,但看破归看破,为了在楚门身上实现自己探求理想世界的梦想而限制他的自由终归是反人性的。他没有给楚门选择的机会就替他作出了选择,通过各种手段包括让他的父亲当着他的面溺死(虽然这是表演)强制遏制他的好奇心,以防止他离开桃源岛这个巨大的片场。但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探求新知的原动力。我相信,一旦意识到世界有多么宏伟瑰丽,没有人不愿意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看看那些山川大河、花草树木,而不是为了躲避人世的尔虞我诈而永远偏安一隅、看不见外面的世界。正如房龙在《<宽容>序言》中所描写的故事一样,守旧老人的阻拦不能阻碍年轻人对远方的探寻,尤其是他们所在的无知山谷不再适宜居住的时候。人们迟早会离开原来所在的居住地去探索远方。故而在几十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获得了好奇心这一能力,主动去探索远方,以提前避免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迁徙。
我给了楚门过正常生活的机会。而你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病态的世界。
这是基斯督对他在剧组的同事说的话。他确实一言道破了现实的真相——真正出现问题的是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因此才会有人去探索全新的、虚构的世界,哪怕是用极度疯狂和反人性的方法。
我们所在的世界虽然是现实世界,但却比虚构的世界还要虚伪。我们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有人为了蝇头小利出卖友情、爱情,有人为了恩恩怨怨苦心经营、蓄谋,有人为了满足欲望罔顾道德、伦理……这样的世界让每个人疲惫不堪。但这样的世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漫长的积淀中变得坚不可摧,已到了无法改变的地步。如果出于这样的原因为一个人创造出理想世界,除了无奈以外,还有什么能表达出来的呢?
人生如戏,戏非人生——电影《楚门的世界》观 相关文章:
★ 最扎心的情感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