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骨隔离日记:160W买上海大房子、吃剩菜、房
▼
作者:好房君
最近这段时间,翻红的明星一个接一个。
前有跳操跳火了的刘畊宏,后有甜心教主王心凌。
怎么说呢,这也是个好现象,至少时代的浪潮没有把回忆淹没,真正有才华的人,还是在某个契机下,被人重新记了起来。
所以能唱能跳的他们,能再次火上热搜,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另一边还有一位老戏骨,居然是靠自曝隔离生活,实实在在地火了一把。
他就是李立群。
01
▼
疫情发生后,他被困在了上海的家里。
为了打发这漫长的隔离时光,他把「穿着睡衣、胡子拉碴」的生活日常,拍成了短视频,像发朋友圈一样,PO在了社交网站上。
而他的这些视频也不像其他明星一样,要质量要好看,反而无比随意,想拍什么拍什么,是什么样就拍什么样。
社区发了五花肉,就赶紧给自己整了一锅白菜豆腐炖五花肉。
炖它一大锅,好久不这么吃了,这是盛宴。
做的好不好看不重要,拍的有没有食欲更不重要,他要传达的仅仅是——此时此刻我给自己做了一顿饭,就这么简单。
遇上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还不能出门,这可忍不了,必须做点什么弥补一下。于是他跑到阳台上,晒起了日光浴。
什么脸占据了整个屏幕,镜头里根本看不到阳光和阳台,这都不重要。他又不是为了让你欣赏这些的,仅仅是为了不浪费这天气,顺便让自己看起来更健康一点。
乱七八糟看下来,你好像根本记不清他到底拍了什么,全是些不起眼的生活琐事。
但就如网友调侃所说:
这真是最没有偶像包袱的明星了,像极了我们身边的老大爷。
也就是这份真实感,让李立群火了。
毕竟带着滤镜的生活美得千篇一律,容易审美疲劳,唯有「真实」无法复制。
除了「想拍什么就拍什么」吸引人外,李立群时不时冒出的金句,也总是让人眼前一亮。
用为数不多的食材做完饭后,吃剩的菜汤也没有倒掉,要留着拌面吃,因为——
粮食要细水长流地吃,只有细水才能长流。
隔离的日子到底让人有多绝望?大概就是——
今天隔离到第几天都不记得了,安静到连古代都没那么安静。
烟瘾犯了而购物不自由的时候,根本顾不得抽烟会不会成为反面教材,只会产生新的思考——
少抽烟不是为了健康,是怕断货了。
就是这些简单又随性的日常,让李立群一下子成了「跟我们距离最近的明星」,也让前段时间被「富豪的隔离生活」所冲击的普通人,得到了心理平衡——
原来不是所有有钱人都过着高奢的隔离生活,他们也一样无聊又窘迫。
02
▼
只不过,这种「平衡感」没维持太久。
有一天,李立群拍的视频里,出现了他上海住宅的全貌。
室内倒没什么惊艳的地方,跟我们多数人的房子一样,满是生活的痕迹。
入户玄关仅由一组悬空置物柜、一个换鞋凳组成,再铺设一张地毯,就算齐活儿了。
其实这里的面积并不小,但大部分空间都被乱七八糟的快递盒所占据,略显凌乱和拥挤。
餐厅也没什么特别之处。普普通通的餐桌椅,铺了张桌布,「爸妈装修」既视感。
这里还有一组半开放半封闭的储物柜,整洁有序地摆放着酒和书籍,也是李立群拍视频时最常出现的背景。
宅家期间,喝点小酒、看看书,也是一种难得的休闲时光。
厨房紧挨着餐厅。由于面积不大,所以整体以白色系为主,干净又纯粹。
锅盖、调料盒等通通上墙,利用竖向收纳节省空间。
比起厨房的局促,客厅可就太显空旷了。
面积大,家具少,装修布局相当随意,连电视柜都省掉了,直接在地上放了块木板,放置路由器和插座。
沙发没有选择传统的靠墙摆放,而是在后方做了一排收纳柜,算是为数不多的储物空间了。
靠近落地窗的位置,设计了一处圆弧形的吧台,配上两把高脚凳,既能小酌,又能观景。
这套房子是双阳台的设计,一个阳台挨着客厅,主要是满足晾晒衣服的需求,地面铺设马赛克砖防滑。
阳台一侧还种了点绿植,算是一处小小的景观。
另一处阳台,穿过餐厅即可到达。这是李立群放空的地方,烟瘾犯了、晒太阳看夕阳,都是在这里。
也就是从这个阳台看到的风景,让大家不淡定了。
这里能看到上海浦东三座标志性的建筑,也就意味着李立群在上海的房子位于浦东黄金地段,房价至少都是千万起步。
一品文章网我们以原创文章展示给大家
不过面对网友们的「哇,你家住这儿啊」、「你们家这么有钱啊」。
李立群安慰大家千万别这么想,而且谦虚地说:我一点都不算什么有钱人。
因为他这套房子是在20年前买的,差不多1万多一平,150多平米的房子,入手价应该在160多万。
这跟现在的房价比确实不算什么,但是在2002年,普通人的工资大概在800块左右,能拿出这么多钱买房的人,不多。
所以,你的隔离,我的隔离,还是不一样。
03
▼
当然了,转念一想,好歹是明星嘛,买不起黄金地段的房子,才不正常。更何况,李立群也是老戏骨,留下了很多代表作。
他是《新龙门客栈》里,阴险狡诈的大反派魏忠贤;
也是《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里的田教授;
还是《春光灿烂猪八戒》里的东海龙王;
以及《西虹市首富》里的二爷。
有人说他演戏「千人千面」,从乱世枭雄到地痞瘪三,没有他不能驾驭的角色。
这其实也跟他的经历有关。
他出生在台湾省新竹县,父亲是河南人,母亲是北京人,都是在动乱年代意外流落到台湾省。
从小家里的日子就过得非常清贫,除了经常饿肚子,也没个正儿八经的居所,而是借着左右邻居家的两面墙,前后搭起帐篷,作为一家人的「房子」。
但好在一家人和睦有爱,所以李立群也不觉得自卑。
24岁大学毕业后,他成了一名海员。直到经历一次台风后,劫后余生的他决定结束海上生活,回到陆地。
这之后他四处奔波,干过很多工作,最后遇到了一名非常赞赏他的导演,这才走上了当演员的路。
在当时的他看来,拍戏跟流水线工作没什么两样,只要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天就能拍一集,所以他曾创下了纪录:一部60多集的电视剧,拍到51集,才NG了一次。
正是因为这么高的自我要求,他才创造出了一部部经典。
但后来,他突然变了,变成了「最没底线的演员」。
因为他太缺钱了。
除了生活上的花销外,他在年轻时因为投资失利背上了700万的债务。
而且在还债之余,他还坚持不懈地做慈善,只要觉得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能帮上一把的,他都毫不犹豫。
为了应付这些开支,他只能放宽接戏的要求,不论主角配角,无所谓剧本好坏,只要时间合适,钱给够,就没问题。
可尽管接戏没底线,他拍戏还是有自己的要求。在他看来,只有烂片,没有烂角色,只要想方设法地把角色演好,也就坦然了。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他接了那么多烂片,口碑却依旧不错的原因吧。
04
▼
如今,李立群终于还清了欠债,也买得起大房子,能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但没想到,新一轮的危机,又悄然而至。
今年上海疫情爆发后,李立群和很多人一样,在家里困了很长时间。
尽管每天准时准点更新自己的生活日常,画面里有大家羡慕的黄金地段的大房子,有从容坦然的瞬间,也有那句真诚的「再见再见再见」。
但其实,他同样煎熬。
他坦言,自己今年已经接了8部戏,如果一直被困着出不去,势必要支付赔偿款。
后来让女儿算了一笔帐,如果要赔偿的话,就算把上海的房子卖了都不够。
而且,上海的房价已经跌了8个多月了。为此他还咨询过专家,房产波动周期长达12年之久。
不过,他心态很好,一边煎熬一边安慰自己——
没什么好在乎的,价值多少,该是你的永远跑不了,不是你的也不要强求,用平常心去面对得失,毕竟在台湾老家房子也很大。
最后一句是重点,所以他心态不会崩。
虽说疫情下每个人都面临着危机,但抗风险的能力,决定了是否可以「化险为夷」。就如李立群,就算这套房子跌了、没了,也问题不大,毕竟还有另一套更大、更好的。
「要永远有退路可走」,算是李立群的生活,带给我最大的感触了。
前段时间,看了《每日人物》的一篇关于民宿的采访。
疫情以前,能去丽江开个民宿,是很多年轻人的梦。疫情爆发后,丽江一下子变安静了,一大波民宿主理人也被困在了财务危机里。
其中有一位主理人,在2020年1月24日,刚给众筹了200万的民宿剪完彩,还沉浸在给各个房间做热火朝天的宣传里。
然而5个小时后,退单的声音就响起来了。
3个月后,她就不敢再看银行卡了,外债已经达到500万。当初参加众筹的股东们,开始要求她退款,银行催收电话没断过。
后来,她靠承包茶山卖茶叶,定制企业茶礼还上了万欠款。而此时,丽江民宿仍旧毫无起色。
没人知道以后民宿行业会变成什么样子,但至少当下她理性地换了跑道,给自己「实现民宿梦」的同时,也留了一条后路,不至于再过那种梦碎后,惶恐不安的生活。
其实说白了,「后路」一定程度上,就等于赚钱的能力。
无论是李立群还是民宿主理人,他们都有过极度缺钱的日子,但也都靠着好好挣钱,摆脱了困境,还让自己拥有了选择权。
所以,你要相信,人生中总有一场意外,会提早暴露你的生活危机。上半场,我们拼年纪、拼运气,而下半场,拼的只有一技之长。
共勉。
老戏骨隔离日记:160W买上海大房子、吃剩菜、房 相关文章:
★ 最扎心的情感语录